【十大微營養元素金字塔】Omega-3/一篇帶你搞懂Omega-3 全面保護生理與心理 魚油知識大公開
內容目錄
- 當身體有什麼徵兆時,是缺乏Omega-3的警訊?
- Omega-3是什麼?
- 三種對人體最重要的脂肪酸
- 那些人容易缺乏Omega-3?人人需要,孕婦更需要
- Omega-3魚油的好處:全面保護生理與心理
- Omega-3一天該吃多少?
- 魚油一定要飯後服用嗎?
- 魚油挑選秘訣
摘要
為什麼人要吃魚油?不吃魚油會如何?這是一個好問題,應該說:神創造人,要人自食其力吧!?你可以想一想,Omega-3是我們身體必須的脂肪酸,但是自己又無法生成,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,而且只有從海魚及海藻中,才能獲取Omega-3。
沒有Omega-3脂肪酸EPA/DHA,人類是無法生存!今天的植物及畜牧的動物,並沒有EPA/DHA Omega-3,家畜所含的脂肪只有Omega-6;所以不吃魚油,EPA/DHA就會不足;攝取不足,就會引發越來越多的文明病、慢性疾病。
01/ 當身體有什麼徵兆時,是缺乏Omega-3的警訊?
- 你是否常感覺眼睛乾澀?
- 你是否感覺皮膚乾燥?或是常掉頭髮?
- 你是否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?
- 你是否有憂鬱心情低落的傾向?
- 你是否覺得關節腫脹疼痛或是有點僵硬?
如果你的身體有以上的病徵,或許,這就是身體告訴你,是該補充Omega-3!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,其實是因為器官缺乏能量,身體所發出的求救訊號,我們必須在為時已晚以前,遏止這種傷害。
02/ Omega-3是什麼?
什麼是Omega-3脂肪酸呢?它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,對人體健康極其重要。為什麼我們會缺乏呢?現代人生活繁忙難以均衡飲食,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微營養,微營養輔助方案可以實際落實於生活中,在【十大微營養元素金字塔】中的【四大骨幹微營養】包含了:Omega-3脂肪酸、維他命D3、礦物質鎂,以及輔酶 Q10。
本篇將為各位讀者介紹第一個骨幹微營養物質:Omega-3 脂肪酸。我們先簡單談一下脂肪酸的分類。脂肪酸是一種碳氫化合物,拖著長長的碳鏈,要區分脂肪酸飽和程度,看的是碳鏈中碳原子與碳原子的鍵結方式:
脂肪酸以單鍵方式結合者稱為「飽和脂肪酸」
脂肪酸以雙鍵方式結合者,則是「不飽和脂肪酸」
飽和脂肪酸,多半存在於動物油脂裡,像是豬油、牛油、羊油之類的脂肪。
不飽和脂肪酸,則多半存在於植物以及魚類,像是橄欖油、魚油等,就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。
根據脂肪酸雙鍵的數目,又可以將不飽和脂肪酸區分為:
單元不飽和脂肪酸(只有一個雙鍵)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有兩個以上的雙鍵)
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屬於非必需脂肪酸(non-essential fatty acids),可以在體內合成。
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屬於必需脂肪酸(essential fatty acids),非得從食物中取得,無法在人體內自行合成。
而Omega-3脂肪酸就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。
![]() |
▲脂肪酸的分類03/ 三種對人體最重要的脂肪酸我們要細談的重要粒線體營養Omega-3脂肪酸,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非得從食物中取得,無法在人體內自行合成。它的種類有好幾種,我們先挑選對人體最重要的三種來談。 ● ALA ALA(α- linolenic acid,α- 亞麻酸)是有3個雙鍵、18個碳原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也常被稱為亞麻酸,常見於植物的種子中,像是亞麻籽、紫蘇籽、沙棘籽、芝麻籽等,都含有豐富的 ALA。 ● EPA EPA(Eicosapentaenoic Acid,二十碳五烯酸)有5個雙鍵、20個碳原子。富含於深海魚類中,有些海藻類植物也有少量 EPA。很多新陳代謝功能都需要EPA,它也是生成 DHA 的原料。EPA有助代謝循環、提升體力。 ● DHA DHA(Docosahexaenoic Acid,二十二碳六烯酸)有6個雙鍵、22個碳原子,是多重不飽和脂肪酸中最長的脂肪酸,同樣也是富含於深海魚類中,DHA能幫助思緒清晰及專注力。 脂肪酸在人體裡,可經由碳鏈的加長或減短,或是雙鍵數目的增加或減少,代謝轉變為另一種脂肪酸,所以 ALA 可以轉換為 EPA 跟 DHA,問題是,這種轉換的效率實在太差了!只有 2 ∼ 5%,根據 2016年的研究報告,ALA 轉化為DHA的轉換率,甚至只有 1 ∼ 2%!所以,純素者很難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 EPA 和DHA,偏偏對人體細胞膜和粒線體來說,最需要的就是 EPA 跟 DHA !光是靠 ALA 去轉換,恐怕效率太低了。 而且,這種轉換還會受到老化、藥物、外界毒素等影響,使得轉換效率變得更差,所以我衷心建議素食者,除非您必須恪守嚴格的宗教戒律,不然應該適度補充魚油,才能夠攝取到足量的 EPA 和 DHA。不過,單單只有魚油而沒有 ALA 也不妥,最好的方式還是雙管齊下,搭配作用最好。 04/ 那些人容易缺乏Omega-3?人人需要,孕婦更需要 Omega-3 脂肪酸是每個人都需要的骨幹營養,尤其對孕婦更是重要,因為 DHA 及 EPA 這兩項營養,是胎兒的大腦、神經以及眼睛發育絕對不可或缺的營養。但是,竟然只有 15%的女性攝取足夠的 Omega-3脂肪酸。因此,在德國都會建議孕婦從懷孕第13 週開始,增加 DHA 的補充。
所以不吃魚油,EPA/DHA就會不足,一旦攝取不足長期缺乏,就會引發越來越多的文明病,慢性疾病。 05/ Omega-3魚油的好處:全面保護生理與心理 Omega-3 脂肪酸是一種全方位保護生理與心理的重要營養素。它不僅對人體的免疫系統、凝血系統非常重要,同時還能平衡血壓以及心跳,對心肌缺氧有正面作用,EPA 甚至還能夠影響情緒,減少焦慮、憂鬱的情緒。 而 DHA,則是對大腦與眼睛極其重要,是構成腦部、神經與眼睛的關鍵成分,大腦的脂肪酸中含有40% DHA,視網膜甚至高達60%。ALA 與EPA都不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黃斑部,必須要轉化成 DHA才行,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,轉換的效率實在不佳,最好的方式還是雙管齊下補充。 Omega-3 脂肪酸能夠帶來的好處太多了,可說是全身心的守護者也不為過,列舉如下: ● 抗發炎 身體慢性發炎是百病之源,已經有許多研究證明,Omega-3 脂肪酸是天然的抗發炎藥,可以減少介白質 6(interleukin-6)、α 型腫瘤壞死因子(TNF-alpha)、白三烯 B4(Leukotriene B4)等發炎物質。抗發炎能帶來許多好處,比如說,能夠減輕一些免疫型疾病,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、多發性硬化疾病等症狀。此外,減少慢性發炎狀況,也能夠降低罹癌的機率。 ● 預防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、高血脂等問題,是導致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未爆彈,而 EPA 和DHA 可以增加膽固醇的代謝,特別是降低「壞的膽固醇 」(LDL,low-density lipoprotein, 低密度膽固醇),並且能夠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,還可以改善細胞膜的流動性,從而達到降血脂、降血壓的成效,提前拆除引發心血管疾病的未爆彈。 ● 改善或預防腦部相關疾病 Omega-3 脂肪酸對大腦來說,是至關重要的營養。它能夠改善睡眠品質、記憶力、注意力,甚至可以預防失智、改善精神疾病,是貨真價實的「大腦關鍵營養」。Omega-3 脂肪酸能夠保護神經細胞,根據研究資料顯示,在阿茲海默症前期,DHA 可使病情減緩。除了對預防老人失智有幫助,Omega-3 脂肪酸對於注意力缺陷、憂鬱症甚至躁鬱症的問題,也頗有效益。 另外也有研究比較憂鬱症病人和正常人體內紅血球細胞的 Omega-3 脂肪酸含量,結果發現,憂鬱症病患的 Omega-3 脂肪酸含量明顯比較低落。2019 年的研究中,更指出 Omega-3 脂肪酸對減緩憂鬱症有很正面的效果。 ● 保護眼睛 眼睛的感光細胞是非常敏感、容易受損的細胞,格外需要呵護,DHA 是極少數可以穿透視網膜的屏障,到達黃斑部的營養物質,它可以幫助構成視網膜的細胞膜,減少細胞因為光傷害而凋亡的問題。此外,也可以減少乾眼症的發生機會。 ● 增進皮膚與頭髮的健康 EPA有抑制發炎的作用,對於紅腫發炎的青春痘以及增生脫屑的牛皮癬有幫助,不只對皮膚有益,也能讓頭髮更有彈性,並改善掉髮問題。 06/ Omega-3一天該吃多少?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及德國營養學會(DGE)的建議,每人每日不能少於 600mg Omega-3 脂肪酸。倘若是血脂不正常、心臟不好,或是有憂鬱症等精神問題的人,在德國的話,我建議應該增加 Omega-3 脂肪酸的攝取量。像是三酸甘油脂高的人,每天服用2g(2000mg)的EPA / DHA,可以幫助調整血脂,若有心臟疾病者,甚至可以服用到 3g(3000mg)。 有些讀者看到這裡,可能會有點擔心,這樣會不會攝取太多,導致副作用呢?一般而言,每天服用 Omega-3 脂肪酸,幾乎是沒有副作用的,若是有,通常也是因為魚油品質不良所造成,像是魚油不純、魚油氧化等,才會造成損害。歐洲食品安全局聲稱,就算每天極大量服用 Omega-3脂肪酸,也很少會有什麼嚴重危害,通常只是會出現腹瀉、脹氣等副作用而已。 歐洲食品安全局轄下的營養、新食品暨食物過敏源小組(Panel on Nutrition, Novel Foods and Food Allergens)就曾指出,每天要攝取 2g ∼ 4g 的 EPA 和 DHA,才能達到所聲稱的控制血壓和三酸甘油脂的效果。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說明,成人每天補充攝入5克的Omega-3 脂肪酸,並不會有安全隱患,民眾無須擔心。 而在台灣的話,成人每天建議攝取1,000至2,000 mg的攝取量;三高族群建議攝取2,000至4,000 mg的攝取量。 ▲魚油每日建議攝取量 07/ 魚油一定要飯後服用嗎?魚油何時吃?為什麼魚油建議飯後吃的說法呢?一個基本的道理是 ❶ 脂肪首先要分解成小分子的甘油和脂肪酸 ❷ 因為我們飲食中含有脂肪,當我們服用油脂類時,膽囊就會分泌膽汁 ❸ 膽汁與脂肪產生溶合作用 ❹ 使分子顆粒變小,才能在小腸被吸收 「水溶性」、「脂溶性」維他命吃法大不同!維他命A、D3、E、K2及Q10 是油性的,這些脂溶性維他命是要與「油」一起服用!將脂溶性維他命與橄欖油一起服用,能促使膽汁分泌,才較容易被小腸吸收,這樣就與飯前飯後無關了! 人體如何消化吸收保健食品呢? ❶【溶解】保健品的成分逐漸於胃中溶解 ❷【消化】將大顆粒或大分子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❸【吸收】營養素經過小腸吸收 我也分享我與家人每天的營養保健菜單給大家,主要還是要遵守定時〈每日早餐一起同時服用〉與定量的原則: ✔野生深海天然液態魚油〈5 c.c〉 ✔維他命D3液體油性〈2,500 IU〉 ✔維他命K2液體油性〈120 ug〉 ✔還原型Q10液體油性〈30 mg〉 ✔橄欖油〈5 c.c.〉 以上全部一起以液體方式口服,或是拌於沙拉/醋或是優格中,豐富口感;長年以來我的客戶朋友都告訴我,從健康改善與血液檢驗報告中,都能看出成效,反映出漂亮的數字! 08/ 魚油挑選秘訣市售魚油百百種,應該如何選擇?我這邊用問答的方式,提供常被詢問的幾個要點,供大家選擇的方向。 TG型態(三酸甘油脂型態)魚油跟一般的EE型態(酯化型)魚油最大的差別在於吸收效率。TG型態魚油分子結構和人體內的三酸甘油脂相同,因此身體可以完全吸收利用;而EE型魚油則需要多一道轉化步驟,吸收利用率因此下降。提煉現萃新鮮魚油,才得以保留了完整的Omega-3營養 Q2. 魚油的型式:液態魚油 VS.膠囊型魚油 一般市面上的魚油多屬膠囊型,孩童跟長輩吞嚥時,常有藥丸很大顆,很容易有嗆咳的風險。在德國,Omega-3也有液態型式的魚油,飲用更好吸收,且沒有膠囊外殼成分囤積體內的顧慮。市面上也有廠牌的液態魚油添加柑橘檸檬,淡淡柑橘檸檬香無腥味,可直接飲用或淋在沙拉、麵包等食物食用,美味加分輕鬆吃。 Q3. 天然魚油 VS.濃縮魚油 有一個在營養學上最高指導原則:我們服用的營養盡可能選自然的!天然的深海魚油成分中含有總Omega-3脂肪酸約為36.7%,在這其中的30%是人體能使用成為細胞成分的EPA與DHA。濃縮處理過後魚油的三酸甘油脂型態首先會被破壞,重新合成後,新的三酸甘油脂取代原有的其他的脂肪酸;雖然EPA/DHA的含量増加,可以少吃幾顆膠囊,但是濃縮魚油已經不再是天然的魚油!天然型態的魚油,會有較好的身體消化吸收率,也沒有添加物的疑慮產生。 Q4. 國際檢驗認證把關 魚油型式百百種,魚種來源必須留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,是否符合國際認證,是否通過國際Omega-3濃縮魚油組織檢驗?氧化質量、環境汙染物、DHA EPA比例是否符合國際標準。另外,若是德國保健品,就會要留意是否有PZN(國家藥監局)的品質認證。簡單來說,經過層層標準才能擁有由德國醫藥產品信息中心(IFA)認證,一組專屬的PZN條碼(Pharma Zentral Nummer),相當於產品的身分證,才能代表其產品的安全及品質保障。 編輯推薦【十大微營養元素金字塔】—【四大骨幹微營養】系列 👍歡迎加入 陳諦德國藥劑師|粒線體自然保健 FB粉絲專頁,健康資訊不漏接! |
留言
張貼留言